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

08/02總統府+台北賓館(上)

以前曾經聽說過幾次總統府開放參觀,不過都是事後看新聞才知道,沒能預先知道也就沒法計畫(怪了,那時怎麼沒想到直接去總統府網站查)。偶然知道在這一天,總統府與附近的台北賓館都開放讓民眾參觀(後來才知道,每月第一個週日白天,這兩個地方一起開放),這麼好的機會怎能不說走就走呢?
一個晴朗的日子(陽光也很毒)來到總統府前,從總統府北側重慶南路入口進入
由府方的憲兵與警方共同設立的檢查站,檢查是否有不能攜帶的物品(不過很奇怪的,攝影機居然也在禁止之列,而照相機可以帶進去?)

通過檢查哨之後,對著主塔樓再拍一張

正門入口,經常在新聞中看過從一段距離外照過來的景象

隨手拍下進入後的大廳(白平衡沒調整過來,色調偏藍)

再進來一些的中央樓梯,上面有國父遺像與國父於民國13年在廣州的演講錄音(這張也是白平衡沒調整)

在中央樓梯上所拍攝的,幾個不同角度的大廳(這下白平衡有調過來,色調也正確多了),相當標準的歐式風格

   

國父遺像近照(好像拍暗了點)

上樓之後,循著參觀路線走到第一站--台灣綠廳(總統會客室)

由於僅讓民眾在門外參觀不得入內,也讓想拍照的人可以比較自由一些,只要卡到門邊前面就沒有任何阻礙,就算你想把照相機伸到一臂所及範圍內都可以

下一站是台灣晴廳,為總統接待各國元首與中外賓客的場所

  通常只能在新聞中看到最後這張照片所特寫的主位(只有坐在這邊的幾位是最重要的),這次是第一次看到全景。不知道馬總統每次坐在這裡,看著茶几旁的那個小位子會不會格外有感觸(他以前是坐那邊的)

從走廊上看到的南苑(另外還有個北苑),中間還擺了幾張餐桌,雖說提供來訪民眾一個吃東西的所在倒是無可厚非,不過跟原來的景色不太搭吧

大禮堂,用作中樞重要慶典集會、舉辦國宴、總統茶會與總統府音樂會的場所,也是員工集會的場所

再下一站是台灣虹廳,為總統府的宴會廳與小型記者會使用場地

這裡感覺比較沒那麼常在電視上看到,不知是不是因為較少在使用呢?

接下來參觀路線引導我們回到一樓,去各展覽室走走

總統府外牆的紅磚

  

最早所使用的黃銅製門把。聽說當年日本人把門把設計的位置比較低,要開門時自然會彎腰,以示尊敬主人之意

總統府內所使用的窗子,可垂直上下移動。而這個窗子有個比較特殊的設計,使得我們可以輕鬆的把窗子抬起,不管移動到那個位置都不會掉下來。

設計的重點就在於這張照片所拍到的鋼索,鋼索的另一端連接著垂在窗框裡的重物,兩邊的重物重量與窗子本身差不多,不管移動到那個位置都可以呈現靜力平衡狀態。這種設計在實驗室的任何一台化學\生物抽氣櫃都有,只不過如果鋼索斷掉了就非常麻煩。抽氣櫃的鋼索斷掉頂多請廠商來重接就好,這裡的話總不能把整個窗框拆下來吧(所以有那麼幾扇窗就是這樣禁止開啟)

日據時期台北總督府的設計比稿圖,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是長野宇平治是最後出線者,不過仍然是第二名(第一名從缺),且後來也把原先塔樓高度從六層樓提高到十一層樓,以增加人民的敬畏感。

1915年建成當時在十一樓梁柱上所置放的「棟札」,於上樑典禮時安放,象徵這棟建築趨近完成,也在上面寫上參與興建的重要成員名字,象徵這些人對於這棟建築的負責(也表示如果後來有問題比較追的到人)

總統府正面的模型,塔樓左右前方兩棟稍高的被稱為衛樓,再更前面的車道等建築都不是原來的設計

台北總督府於二次大戰期間被美軍轟炸後的慘狀,後來因為戰爭期間物價高漲,連修復的經費都得跟民間募款,兩年後才開始修復

有關建築的部分講的差不多了,下一篇寫有關文物的部分

0 意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