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劉銘傳時代所建,原來位在西門一帶,日據時代被當作臨時台灣總督府,後來比較有代表性的部分被遷到植物園與圓山兩處,而在民國52年與85年各進行一次大規模整建,成為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文物館形式。
出來之後,漫步在園內,可以看到植物標示的牌子上或者是欄杆上有著這些新東西
連導覽都利用這種最新的二維條碼數位辨識方式,雖說是很先進啦,不過有支援二維條碼的手機在市場上是否已經普及化了呢,有點懷疑。
從原路出來,看到南海書院旁有個我不太記得的建築
ㄟ....國語實小附設幼稚園?以前我在國語實小的時候好像不記得有這麼一個附設幼稚園說....而且這還在我以前每天上下學走的路上....
拍個照留個紀念,轉頭回來看到封館中的科學教育館,也是有些感傷....
上次來看兵馬俑的時候就已經看到這裡呈現封館狀態了,至於是何時封館的,真的不知道。
以前對這裡記憶最深刻的,是有一次舉辦廣島核爆展,展示了核爆之後的一堆照片與歷史文物,當時對我小小的心靈震撼太大,當天晚上還破例要媽媽陪著我睡才睡的著(怪了,這種事情怎麼記得那麼清楚?)
接下來回到南海路上,看到快二十年沒踏進的國小校園,興起了想要進去一看的念頭。
在籃球場邊看到比較奇怪的東西
從這裡往建中看,也可以直接從欄杆中間看的到建中的操場與校舍了
至於小學的校舍現在還是全部以鐵捲門封著,只能透過鐵柵中間的空隙看到校園內部
感覺起來在我離開以後,這裡好像沒有什麼大的改變,校舍還是跟我二十年前的記憶差不了多少。
離開之後,再往以前曾經搭公車回家的民眾活動中心站走去,有沒變的,也有變了的
就在這有些感懷的氣氛中,我走到了南門市場,跳上捷運,往家的方向前進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